您好,欢迎光临天下画仓-沁意轩!
客服中心
沁意轩: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产品 > 《嘉兴日报》新专栏“珍食记”第八篇《苦瓜》
《嘉兴日报》新专栏“珍食记”第八篇《苦瓜》
  • 详细信息
  • 查看评价

汪 曾祺说,“苦瓜”之名,他最初是从石涛的画上知道的。汪先生为什么说,从石涛的画上,他知道的是“苦瓜”之名而不是苦瓜呢?我带着一点好奇,查看了石涛画 的苦瓜,虽然笔墨精到,但毕竟是写意画,尽管画题上写的是“苦瓜”,但你若是照着画去菜场找,买回来的一定是老黄瓜。汪曾祺不愧是文学大家,叙述十分精 准。不过,石涛的确是历史上与苦瓜关系最密切的人物。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王后裔。石涛自号为苦瓜和尚,据说每到夏天,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有研究者认为,石涛是个在性格中充满“动因”的画家,他自号苦瓜和尚也好,爱吃苦瓜也罢,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这个说法比较形象,而且还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苦瓜就是明朝的产物。现想了解古对苦瓜的认识,只能从明代的《救荒本草》和《本草纲目》入手。在 明代以前,医书中还没有苦瓜的记载。有人认为,苦瓜是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的。也有人认为,在元朝时,海南一带已经开始种植。嘉兴人认识苦 瓜,似乎很晚。在二十年前,大多数嘉兴人还不知道苦瓜是什么东西。我粗略地查了下本地的相关书籍,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苦瓜的历史痕迹。只有在清朝的时候,海 宁人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有苦瓜的记载:“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 脾补肾。” 不过,当时的海宁不属嘉兴,再说王孟英是中医世家,他的“食谱”在当时不可能普及百姓,应另当别论。

说起来也有点好笑,我小时候是种过苦瓜的,连续种了五六年,却到了中年还不知道这就是苦瓜。嘉兴是鱼米之乡,一直没有苦过,当然就不知道什么叫“苦瓜”。嘉兴人一直把它叫作“金铃子”,火黄色的,一个个像金铃似的,隐隐约约挂在绿叶间。等到金铃子熟透了,它就像石榴一样会自己爆裂,里面的血红血红的,很甜,外婆说吃了可以补血。那么漂亮的果子,它和“苦瓜”会有什么联系呢?到了中年以后,有一次吃到一种很特别的瓜子,又香又油,问了才知是苦瓜子,产自平湖。当时就觉得好奇,以前只听说谁长着一张“苦瓜脸”,哪知道这世上还真有苦瓜!后来去平湖采风时,我终于看到了那种苦瓜,像小西瓜似的一个个吊在架子上,农民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天,农科所的人告诉我,它叫吊瓜,也叫杜瓜,学名栝楼,苦瓜是平湖人自己叫叫的。知道真正的苦瓜,是在菜场里,忽然见到它时,我很疑惑:这不是金铃子吗?查了下资料,果然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解释说,苦瓜就是锦荔枝(金铃子),出自《救荒本草》。而在朱橚的《救荒本草》中,则写得更为详细:“人家园篱边多种,苗引藤蔓延,附草木生。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萄叶,而花叉多,叶间生细丝蔓,开五瓣黄碗子花,结实如鸡子大,尖鱼肖纹皱,状似荔枝而大,生青熟黄,内有红瓤,味甜。  原来,就在二十年前,嘉兴人对苦瓜的认识,名称,包括栽种的品种,都还停留在明朝。

现在的嘉兴人也爱吃苦瓜了,无论是店里还是家里,吃得最多是苦瓜炒蛋,简单方便。也有比较特殊的吃法,比如暴腌,清凉爽口,味道也不错。还有切片,晒干后 泡茶喝,味道却不怎么样。不过,吃苦瓜主要不是在于美食,而是养身。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还能促进糖分分解,使过剩的糖分转化 为热量,改善体内的脂肪平衡。中医还认为,夏天心火最易亢盛,苦瓜味苦性寒,能清暑去热,适当多吃一点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 物”的特点,也就是说,苦瓜与任何菜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有人说,苦瓜“只苦自己不苦别人”,有“君子之德”,所以也叫“君子菜”。这话就有点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