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天下画仓-沁意轩!
客服中心
沁意轩: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大芬村油画介绍
大芬村油画介绍
2014/6/14 17:09:59

       说起大芬村的油画,相必大家就会想起一个词:行画。流水线、机械化作业,画工、画匠,成片成批画订单。

       大芬村位于深圳郊区比较偏远的一个镇上,上百户农民,祖祖辈辈没几个能写会画的。可如今的大芬村的的确确是一个“油画的海洋”:站在村中的随意一个街口,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画廊、画店、创作室鳞次栉比;路上的行人手中拿的是油画,肩上扛的是油画,许多车里装的还是油画,连很多墙壁上也是大幅的油画。
  我们参观的是一处叫做“黄江油画艺术广场”的场所,里面一个一个门店都是经营油画及其相关生意的,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凡高的“向日葵”,从花草画、风景画到人物画,各种你能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油画作品应有尽有。价格也不贵,高的要价在几万元,低的如凡高的“向日葵”(当然是临摹品)只有几十元。
  这儿最典型的油画创作模式是引入了工厂的流水装配线:一幅作品被分为若干个部分,一个画工只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譬如画一朵红色的花,然后转到下一个人,来涂抹剩下的绿叶等。一个不大的“油画工厂”,一天能完成几十幅乃至上百幅油画作品。
  现在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整个村子有画家、画师、画工5000多人,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622家,一年制作的油画上百万幅,销售收入两个多亿。油画绘制还带起了国画、木雕、书法和绘画用品、装裱、培训等相关产业,大芬油画村已逐步成为集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基地。甚至在大芬村附近,还坐落着至少10个制作油画的村庄,雇用的“画工”总数可能超过了3万人。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作品不是艺术。但通过高效的产业化运作,使油画从一种仅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品变成了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商品,不也是一种艺术的普及推广吗?面向市场,服务大众,大芬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高利润的追求,使大芬油画村的画廊开始日益重视和鼓励原创作品,因为原创油画能卖出更好的价钱。10多年前从安徽来到这儿的一位姓陈的老板告诉记者,虽然他眼下还雇着20多个画工在临摹别人的画,但他自己却埋头创作自己的作品,“复制西方名画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因为现在有太多的画廊在干这个。”
  大芬油画村是整个深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市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谈何文化?但深圳在一些文化产业领域,比如传媒、印刷业、创意设计、动漫、网络游戏、娱乐服务等,发展非常快。2005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3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6.1%,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
  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靠的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大芬油画村的发展来看一看。
  大芬村的油画,起初是一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我们参观的黄江油画艺术广场就是他的)带起来的。他接国外订单,雇用国内的画工在大芬村作画,并把这一模式推广开来,许多外商经香港来到这儿大量购画。大芬油画70%外销到欧美和非洲、中东地区。
  低廉的房价,对大芬村油画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初黄江选择大芬,就是因为香港房租太高,而这儿房租便宜。联想到上海的创意产业的发源地田子坊、8号桥,正是低廉的房价吸引了一大批文艺创作者。如果任由房地产商和当地政府联手把旧厂房、老民宅统统改造为高档写字楼、住宅区,虽然一时会有巨额的房地产收益,但哪儿会有今天的大芬村、8号桥?
  据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近日决定在大芬油画村对面的一块7000平方米的地块上,建设一批廉租房,专门租给在大芬创作和生活的画家、画工和画商。所以,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真正到位而不越位。做好规划,修修路,供好水电暖,建建公厕,为外商做好通关服务,别乱伸手。如果把文化产业比作足球运动,政府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员,当好场地维护员就好了。